RFID技術能夠感知食物是否變質?
發(fā)布時間:2019-08-27年初,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者打破常規(guī),開發(fā)了一種以RFID標簽為根基的無線系統RFIQ。這個系統最有趣的地方是根據食物RFID標簽發(fā)出的信號的微小變化來檢測食品是否變質/污染。
研究者用香蕉等食品做了樣本測試。由于測試樣本材料不同,RFID標簽的應用數量不同,RFID標簽的電磁頻率不同,RFID讀取器響應信號的變化不同,識別食品變質/污染速度不同。例如水分充足的食品和已經變干的食品發(fā)出的RFID信號不同。
為了解決更多食品變質/污染檢測問題,研究者還針對罐裝類、酒瓶類產品等做了深入研究。他們發(fā)現,這些罐子或瓶子,手動測試一般較難發(fā)現里面食品的變質/污染問題,但用RFID貼紙或標簽就可以。他們嘗試設計微型天線,使人們不必嗅聞或品嘗就能了解食品是否應該被拋棄。
同時,研究者建立了機器學習模型。該模型將自動解析穿透容器材料返回的電磁波信號,明確其失真的幅度(信號強度)和相位(角度),再將其與材料最初的電磁波信號對比,繼而發(fā)現食品變質/污染的程度。
通常,他們將RFID標簽的信號接收控制在950MHz頻率,一旦標簽信號出現不同,即表明物品可能已經受到污染。但進一步研究他們又發(fā)現,RFID返回信號還受到罐子內部實際內容的影響。這是因為無線電信號的傳輸必須通過食品。例如,一個裝滿披薩醬的罐子和另一個裝滿墨西哥胡椒的罐子會產生不同的信號輪廓。
又如,一個裝果汁的瓶子與裝酒的瓶子的信號不同。但同種產品,也會因質量差異而出現信號差異。例如含有25%、50%、75%、100%甲醇的純酒精和混合酒精;含0%-30%三聚氰胺的嬰兒奶粉。
顯而易見,物廉價美的RFID已經變成了微型射頻分光鏡,是RFIQ系統的核心構成。隨著RFID技術、RFIQ系統日益完善,這一檢測技術將被廣泛應用。但目前,這一檢測技術僅限于實驗室,且只對給定材料的純或污進行檢測,還無法應用于商業(yè)領域,更不能對任何食品進行安全檢測。